【竞聘演讲 轻松过关】

关心则乱

心理学家告诉我们,一个人越是过分地关注结果,越对事情的成败耿耿于怀,往往越会“砸锅”,正所谓关心则乱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,这样的事例真的是太多了。

(1)第一个例子——“强迫性遗忘”

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,一份重要的文件,因为它特别重要,所以我们保管起来就特别小心翼翼。我们会告诉自己,一定得放在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,千万别弄丢了或者找不到了。可是,当我们放好了以后,过一段时间再用那份文件时,却怎么也想不起放哪里了,我们会说“我当时还想着一定要放好呢,怎么却记不起放在哪里了呢?”这就叫“强迫性遗忘”。因为我们的大脑接受的“放好了别丢了”的信号刺激太强烈了,具体放在哪里的信号刺激反而弱化了。因此,我们记住了不该记住的,忘记了不该忘记的。

(2)第二个例子——“强迫性破坏”

爱迪生发明灯泡时,有这么一个小插曲:爱迪生和他的助手经过连续奋战,终于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只灯泡。爱迪生把灯泡交给一名助手,让他把灯泡拧上试试。这个助手做事很投入,他颤颤巍巍、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只灯泡,边走边说:“这只灯泡太珍贵了,多少心血在里面啊,千万别摔碎了,千万别摔碎了,千万别摔碎了……”这时就听见“啪”的一声,那只灯泡掉在地上摔得粉碎。我们能说这个助手粗心大意、办事不小心吗?不能,如果这么说他比窦娥还冤呢。正因为他太关注这个事,太想做好了,才产生了强制性的破坏,最后反而没有做好。

(3)第三个例子——“强迫性注意”

这是发生在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身上的故事。当时参加航天员选拔的可不只杨利伟一个人,而驾驶神舟五号遨游太空的却只能有一个人。对比起来,竞争的残酷性比竞聘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。就在确定最后人选的关键时刻,一位名叫刘芳的心理训练师给杨利伟做了一个小试验。她对杨利伟说:“你看着我的眼睛,五分钟内不能咽唾沫。”杨利伟照做了,可是没有成功。他对刘芳说:“刘老师,你没提到唾沫之前,我还没感觉有唾沫,现在反倒有唾沫要咽了。”刘芳笑了笑,因势利导,委婉地提醒杨利伟,越是过分担心后果,就越会事与愿违。这就是“强迫性注意”。

通过以上三个事例,大家应该更加明确了。越想做好往往越做不好,越想要什么往往越得不到什么,这就是生活的真谛。我强调这些,目的只有一个——了解规律,顺势而为。怎么顺势而为呢?不关注结果,转移注意力就行了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